角膜炎可由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引起。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细菌通过外伤或不注意眼部卫生等途径感染角膜,病毒可通过接触分泌物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活化潜伏病毒感染,真菌多因角膜外伤感染;非感染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眼部致炎)、眼部局部因素(干眼及睑内翻、倒睫等刺激角膜)、全身性疾病因素(糖尿病致抵抗力下降易引发感染性角膜炎,营养不良影响角膜代谢增加发病风险)。
一、感染因素引起的角膜炎
(一)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是引发细菌性角膜炎的常见病菌。例如肺炎链球菌,它常可通过外伤等途径侵入角膜,在角膜组织中繁殖,导致角膜组织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在细菌性角膜炎患者中,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比例占一定份额,其会破坏角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角膜的红肿、疼痛、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2.感染途径:眼部受到外伤,如角膜被树枝、沙尘等划伤,细菌容易通过伤口进入角膜组织;另外,不注意眼部卫生,用脏手揉眼等也可能使细菌接触并感染角膜。比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因为眼部卫生不良而遭受细菌感染导致角膜炎。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危害: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是引起病毒性角膜炎的主要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容易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可再次活化,引发角膜炎复发。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可导致角膜出现混浊、溃疡等病变,严重影响视力,其复发率较高,对患者的视力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2.感染途径: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眼部分泌物等可导致病毒传播感染角膜;另外,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活化也是常见的感染途径。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病毒性角膜炎的感染。
(三)真菌感染
1.致病真菌及感染特点:曲霉菌、镰刀菌等是常见的致病真菌。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的发展相对较为隐匿,病程较长。真菌在角膜组织中生长繁殖时,会引起角膜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角膜溃疡等病变,且抗真菌治疗相对较困难。例如,在一些有植物性角膜外伤史的患者中,容易感染真菌,因为植物表面可能携带大量真菌孢子。
2.感染途径:多与角膜外伤有关,尤其是角膜被植物枝叶等划伤后,真菌孢子容易污染伤口进而感染角膜。比如农民在田间劳作时,角膜被植物划伤后若未及时正确处理,就可能感染真菌引发角膜炎。
二、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角膜炎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相关自身免疫病与角膜炎关系: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眼部,导致角膜炎。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有关,当累及眼部时,可引起角膜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出现角膜病变,如角膜基质炎等。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角膜炎往往需要综合治疗自身免疫病以及针对角膜炎症进行处理。
2.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角膜组织识别为外来抗原,从而发动免疫攻击,导致角膜出现炎症损伤。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攻击角膜组织,引发角膜炎。
(二)眼部局部因素
1.干眼相关因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环境干燥等可导致干眼,干眼状态下角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角膜炎。因为正常的泪膜对角膜有保护作用,干眼时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缺乏足够的泪液滋润和保护,细菌、病毒等更容易侵袭角膜引发炎症。比如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群,由于眨眼次数减少,容易出现干眼,进而增加了角膜炎的发病风险。
2.眼部其他病变影响:睑内翻、倒睫等眼部病变可刺激角膜,导致角膜损伤,进而引发角膜炎。睑内翻时,睫毛倒向角膜,不断摩擦角膜,使角膜上皮受损,容易引起炎症反应;倒睫同样会对角膜造成机械性刺激,破坏角膜的正常防御功能,从而诱发角膜炎。
(三)全身性疾病因素
1.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眼部的感染,进而引发角膜炎。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眼部血管等可能存在病变,影响角膜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使得角膜更容易受到感染而发生炎症。例如,糖尿病患者发生细菌性角膜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要高。
2.营养不良因素:缺乏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时,可影响角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增加角膜炎的发生风险。维生素A对于维持角膜上皮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A时,角膜上皮容易干燥、角化,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引发炎症。比如一些长期偏食、营养不良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角膜相关的问题,包括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