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甲状腺细胞局部异常生长的散在病变,包括良性和恶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检查方法下患病率不同,女性发病率高,超声是常用评估方法,病理多样,多数无症状,大结节有压迫症状,需靠多种检查诊断,良性定期随访或手术,恶性多手术;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最常见良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超声下多为低回声结节,有完整包膜,一般无症状,大结节囊内出血有胀痛,需靠多种检查诊断,因有恶变等可能多早期手术切除,特殊人群处理需综合考虑
一、定义与性质
1.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甲状腺结节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多发,多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于单发结节,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2.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二、发病情况
1.甲状腺结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通过触诊检查,一般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约为3%-7%;而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可发现20%-70%的受检者有甲状腺结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范围较广。
2.甲状腺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下的女性,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发病相对较多。
三、影像学表现
1.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方法,可初步判断结节是囊性、实性还是囊实性。甲状腺结节在超声下表现多样,实性结节边界可清晰或不清晰,回声可低、等或高;囊性结节则表现为无回声区。CT及MRI检查可用于进一步评估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但一般不作为首选。
2.甲状腺腺瘤:超声下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甲状腺核素扫描多表现为“温结节”,周边甲状腺组织功能可正常,当发生囊性变或出血时,可表现为“凉结节”或“冷结节”。
四、病理特点
1.甲状腺结节:病理类型多样,包括良性的如胶质结节、腺瘤样增生等,恶性的如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等。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例,其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核呈毛玻璃样等特征性改变。
2.甲状腺腺瘤:病理上可分为滤泡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瘤(少见),滤泡状腺瘤镜下可见肿瘤组织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组成,有完整包膜;乳头状腺瘤镜下可见乳头结构,被覆上皮细胞形态较一致。
五、临床表现
1.甲状腺结节: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超声检查时发现。当结节较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等;若为甲状腺恶性结节,还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不同病因导致的甲状腺结节可能有其特定表现,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结节可能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应表现。
2.甲状腺腺瘤:一般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多为无意中发现颈部肿块,肿块生长缓慢,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当腺瘤发生囊内出血时,肿块可迅速增大,伴有局部胀痛。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甲状腺结节: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等进行诊断。FNAC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其准确性较高,通过对穿刺获取的细胞进行病理分析,可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在FNAC中可发现特征性的癌细胞。
2.甲状腺腺瘤:主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超声及FNAC等进行诊断。需与甲状腺结节中的其他良性病变及甲状腺癌进行鉴别。与甲状腺结节中的胶质结节鉴别时,甲状腺腺瘤一般有完整包膜等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鉴别时,甲状腺腺瘤的细胞形态相对较一致,而甲状腺癌有其恶性的细胞学表现。
七、治疗原则
1.甲状腺结节: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若无症状且无恶性征象,可定期随访观察;若结节较大有压迫症状或怀疑恶性,则需手术治疗。对于恶性甲状腺结节,多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可能根据情况进行内分泌治疗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如年轻女性患者更注重美观及术后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等;老年患者需考虑手术风险等因素。
2.甲状腺腺瘤:由于甲状腺腺瘤有引起甲亢(发生率约20%)和恶变(发生率约10%)的可能,所以一般应早期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多为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或腺瘤摘除术。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甲状腺腺瘤的处理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时期的手术可能会对甲状腺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对于妊娠女性合并甲状腺腺瘤,需根据妊娠时期及病情严重程度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妊娠产生影响,而不手术也可能存在腺瘤恶变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