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做B超有一定诊断价值,经阴道B超诊断价值相对更高,可发现较大及部分较小异位病灶,但部分腹膜型病灶难确诊,还需与其他疾病鉴别,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B超诊断有特点,病史也会影响B超诊断,既往有妇科手术史会影响观察,有家族史会让医生更细致排查
一、B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1.超声检查类型及适用情况
经腹部B超:对于一些较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当异位病灶形成较大的囊肿(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即巧克力囊肿)时,经腹部B超可发现附件区存在囊性包块,其囊壁较厚且粗糙,囊内可见密集的点状回声等特征性表现。一般来说,对于直径较大(通常大于2-3cm)的异位病灶,经腹部B超有一定的检出概率。但经腹部B超受肠气等因素影响较大,对于一些位置较深或较小的病灶可能显示不清。
经阴道B超:诊断价值相对更高。经阴道B超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盆腔内生殖器官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子宫直肠陷凹、卵巢等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它能更准确地测量异位囊肿的大小、位置、囊壁情况等。例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经阴道B超下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楚但囊壁较厚,囊内可见细密的点状回声,这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周期性出血,血液积聚在囊内形成的特征性表现。而且经阴道B超受肠气干扰小,对于盆腔内较小的异位病灶也有较好的显示效果,能够发现直径1-2cm左右的病灶。
二、B超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局限性
1.部分病灶难以确诊
一些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由于其病变较表浅,B超可能难以发现。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盆腔腹膜等部位,病灶较平坦、微小,B超很难直接显示这些病变。此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能够直接观察到腹膜上的病灶形态、颜色等特征,并可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2.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问题
B超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还需要与其他一些盆腔疾病进行鉴别。例如,卵巢的单纯性囊肿、输卵管积水等疾病在B超表现上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相似之处。单纯性囊肿通常囊壁薄,囊内回声均匀;输卵管积水的囊性包块多呈腊肠状,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形态有一定差异,但有时仅通过B超难以完全区分,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人群的B超诊断特点
1.不同年龄人群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人群,此阶段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病灶可能更活跃。经阴道B超在育龄期女性中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相对更为敏感,因为育龄期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官结构相对清晰,受生理周期影响相对便于观察病灶的变化情况。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B超检查时需要注意与其他青春期盆腔疾病鉴别。由于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盆腔内结构相对较难清晰显示,经阴道B超可能需要谨慎操作,而经腹部B超在青春期女性中的应用相对较多,但同样受肠气等因素影响可能限制其诊断效果。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B超检查时需要关注病灶的变化情况,与其他围绝经期盆腔病变进行鉴别,如子宫肌瘤等,此时B超对于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性质和范围仍有一定帮助,但诊断的复杂性可能增加。
2.不同性别: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极少发生,所以B超诊断主要针对女性群体。
3.不同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久坐人群:长期久坐可能影响盆腔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但B超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长期久坐人群与其他人群在B超表现上并无特异性差异,B超主要还是依据病灶的形态、回声等特征来诊断,而不是依据生活方式,但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综合考虑病情。
经常剧烈运动人群:经常剧烈运动一般不会直接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在B超上的基本表现,但如果剧烈运动导致盆腔内组织损伤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观察,在B超检查时需要医生综合判断是否是运动相关因素干扰了病灶的显示。
四、病史对B超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
1.既往有妇科手术史人群
既往有妇科手术史的人群,如剖宫产史等,可能会导致盆腔粘连等情况,这会影响B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观察。盆腔粘连可能使子宫、卵巢等器官的位置发生改变,肠气与病灶的关系更复杂,从而影响B超的图像质量,导致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诊断准确性下降。此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来辅助诊断。
2.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人群
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在进行B超检查时,医生会更加关注盆腔内相关部位的情况,仔细排查可能的异位病灶。虽然家族史不是B超诊断的直接依据,但会让医生在检查时更加细致和全面,提高对早期或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发现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