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是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的癌前病变,发病与HPV感染、性行为、免疫状态相关,多数无明显症状,通过TCT、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诊断,部分可自然转归,处理分观察随访和治疗干预,妊娠期、免疫功能低下、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是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一种,属于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的癌前病变范畴。它表示宫颈鳞状上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病变程度相对较轻。
二、发病相关因素
1.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要病因,尤其是HPV16、18型等。HPV病毒的基因组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紊乱,从而引发上皮内瘤变。不同年龄人群感染HPV的概率有所不同,年轻女性由于性行为等因素相对更容易感染HPV,但随着年龄增长,自身免疫系统有一定概率清除病毒,不过若持续感染则可能发展为LSIL等病变。
2.性行为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性行为因素会增加HPV感染的风险,进而增加发生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可能性。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接触不同HPV毒株的机会增多,更容易受到感染并发展为相关病变。
3.免疫状态: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对HPV的清除能力减弱,使得HPV持续感染的概率升高,更易出现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机体难以有效清除HPV,宫颈病变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三、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阴道出血)等表现,但这些症状均无特异性,不能仅依靠症状来诊断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联合HPV检测等方法进行筛查。
四、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T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若发现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提示可能存在病变。LSIL在TCT检查中通常表现为鳞状上皮细胞轻度异型,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粗等,但需结合HPV检测进一步明确。
2.HPV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若HPV检测呈阳性,尤其是高危型HPV持续阳性,结合TCT结果异常,需高度怀疑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例如,当HPV16或18型阳性且TCT提示LSIL时,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以明确诊断。
3.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观察宫颈上皮的形态、血管等情况,寻找可疑病变部位,以便进行定点活检。对于TCT提示LSIL且HPV阳性的患者,阴道镜检查可以帮助定位病变区域,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4.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金标准。在阴道镜引导下,对宫颈可疑病变部位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显微镜下观察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等,明确是否存在上皮内瘤变及病变的具体程度。
五、自然转归及处理原则
1.自然转归:部分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变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尤其是年轻、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机体免疫系统有可能清除HPV病毒,使病变消退。一般来说,约60%-70%的LSIL可在1-2年内自然消退,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存在或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宫颈癌。
2.处理原则
观察随访:对于年龄较小(如<25岁)、免疫功能正常且病变较轻的LSIL患者,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一般每6-12个月复查一次TCT和HPV,动态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因为年轻患者有较大概率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使病变消退。
治疗干预:对于年龄较大(如≥25岁)、病变持续存在或有进展倾向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通过物理能量破坏病变的上皮组织,使其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对于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且病变较严重的患者,也可考虑行宫颈锥切术等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现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时,由于孕期机体免疫状态及激素水平的变化,病变可能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若病变较轻且无明显症状,可密切观察至产后再进行进一步处理。因为孕期进行有创的治疗可能会对妊娠造成影响,如引起流产、早产等。在观察过程中需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及HPV检测,监测病变变化。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的女性,发现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后,由于自身免疫清除病毒能力弱,病变进展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可能需要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并且在治疗选择上需谨慎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免疫缺陷疾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帮助对抗HPV感染及病变进展。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发生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时,需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及病变进展的潜在风险。由于老年女性机体功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也有所下降,且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概率增加,在处理上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变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等有创治疗,可选择保守观察,但需密切监测;若患者身体状况允许,且病变有进展倾向,则需积极考虑合适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