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通过阴道逆行、宫腔操作等途径感染)、分娩与产褥期相关因素(产后胎膜残留、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未规范护理(术后个人卫生不良、过早恢复性生活等)以及其他因素(年龄因素如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全身性疾病影响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一、病原体感染
(一)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是引起子宫内膜炎较为常见的细菌之一,它可通过阴道逆行感染等途径进入子宫腔引发炎症。有研究显示,在众多子宫内膜炎患者的子宫分泌物中可分离出大肠杆菌,其在女性生殖道的定植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子宫,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
2.感染途径:
阴道逆行感染:这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女性的阴道与外界相通,若阴道内存在上述致病菌,在经期、流产后或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情况下,子宫颈口处于相对开放状态,致病菌可沿阴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例如,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或进行性生活等,都可能导致细菌逆行感染子宫。
宫腔操作感染:如人工流产术、刮宫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若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或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子宫引发炎症。有统计表明,宫腔操作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较正常情况明显升高。
(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1.相关情况:支原体和衣原体也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体之一。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以及沙眼衣原体等可感染女性生殖道,进而累及子宫内膜。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等方式感染女性,在有多个性伴侣、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的人群中,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2.感染机制:支原体和衣原体主要侵犯宫颈柱状上皮细胞,然后可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它们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子宫内膜出现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功能。
二、分娩与产褥期相关因素
(一)产后胎膜残留
1.影响:分娩后如果胎膜有残留,残留的胎膜组织会成为细菌滋生的良好培养基,细菌在残留胎膜上大量繁殖,进而感染子宫内膜引发炎症。研究发现,产后胎膜残留是导致产褥期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与胎膜残留的面积和时间等因素有关。残留的胎膜面积越大、时间越长,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可能性就越高。
2.发生情况: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胎膜部分残留于宫腔内。例如,产程过长、助产操作不当等情况都可能增加胎膜残留的风险。一旦发生胎膜残留,子宫收缩不良,更容易促使细菌感染子宫内膜。
(二)产程延长与产后出血
1.产程延长:产程延长会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大,机体抵抗力下降,为细菌感染子宫内膜创造了有利条件。长时间的产程中,子宫颈口长时间扩张,细菌更容易侵入子宫腔。而且,产程延长往往伴随着多次阴道检查等操作,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产后出血: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身体虚弱,贫血等情况,使得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弱。同时,子宫复旧可能受到影响,子宫创面容易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产后出血量较多的产妇,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出血量较少的产妇。
三、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未规范护理
(一)术后个人卫生不良
1.情况:进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如果产妇或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及时更换卫生用品、不保持外阴清洁等,阴道内的细菌容易逆行感染子宫。尤其是在术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这种感染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例如,术后使用不洁的卫生垫,或者术后短期内进行性生活等,都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
2.影响机制:外阴和阴道的细菌会沿着子宫颈口进入子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不注意个人卫生还可能导致细菌在阴道内大量繁殖,增加了上行感染的机会。
(二)过早恢复性生活
1.风险:宫腔内手术操作后,子宫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修复。如果过早恢复性生活,性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将外界的细菌带入阴道,进而感染子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一般来说,宫腔内手术操作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如1-2个月),待子宫完全恢复后再恢复性生活较为安全。过早恢复性生活会破坏子宫的正常修复环境,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子宫内膜。
四、其他因素
(一)年龄因素
1.青春期: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宫颈口相对松弛,阴道内的防御机制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青春期女性可能存在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等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2.围绝经期:围绝经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子宫内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同时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此外,围绝经期女性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会增加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
(二)全身性疾病影响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使得机体对细菌的清除能力降低,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而且,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如果发生子宫内膜炎,病情可能更容易迁延不愈。
2.免疫功能低下: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子宫内膜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其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