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有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阴道炎症、外阴局部皮肤病变、不良卫生习惯、化学品刺激;全身因素有糖尿病、黄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过敏反应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特殊人群如妊娠期、老年、儿童女性外阴瘙痒各有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外阴瘙痒的常见原因
1.局部因素
阴道炎症: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研究表明,阴道分泌物中线索细胞阳性率高,胺试验阳性,阴道pH值升高(多在5.0-5.5),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伴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尤其是白假丝酵母菌。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外阴瘙痒症状明显,可伴有外阴灼热痛、性交痛及排尿痛,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脓性、泡沫状、有臭味,外阴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外阴局部皮肤病变:
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性激素缺乏等有关。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变白、变薄、失去弹性,出现皲裂,伴有剧烈瘙痒,病变可累及小阴唇、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等部位。
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长期搔抓、摩擦等刺激引起,外阴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患者常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皲裂、溃疡等。
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清洁,局部汗液、经血、阴道分泌物等长期刺激;使用不透气的卫生巾、内裤等,导致局部潮湿,容易引起外阴瘙痒。例如,长时间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有利于细菌滋生,增加外阴瘙痒的发生风险。
化学品刺激:使用刺激性的洗液、肥皂清洗外阴,或接触某些化纤材质的卫生用品,可能对外阴皮肤产生刺激,引起瘙痒。如频繁使用含有较强化学成分的阴道洗液,会破坏阴道正常的酸碱平衡和微生态环境,导致外阴瘙痒。
2.全身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刺激外阴皮肤,容易并发念珠菌感染,从而引起外阴瘙痒。研究显示,约7%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症状,且血糖控制越差,瘙痒可能越严重。
黄疸: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可引起全身皮肤瘙痒,也包括外阴瘙痒。常见于肝胆疾病引起黄疸的患者,如肝硬化、胆管阻塞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也可出现外阴瘙痒。其发病机制与雌激素、遗传等因素有关,可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胎儿窘迫、早产等。
过敏反应:对某些食物(如海鲜、芒果等)、药物(如抗生素等)、化妆品等过敏,可引起外阴及全身过敏反应,出现外阴瘙痒,常伴有皮疹、红斑等表现。
二、外阴瘙痒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不用刺激性洗剂清洗外阴。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保持外阴透气。例如,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更换内裤1-2次,尤其是在月经期间,更要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肝胆疾病引起黄疸导致外阴瘙痒的患者,应针对肝胆疾病进行相应治疗,改善黄疸状况。
2.局部治疗
针对阴道炎症的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可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局部用药或口服治疗。局部用药可选择甲硝唑阴道栓,每晚1次,连用7日;口服药物可选用甲硝唑片,单次口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局部用药可选用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等,放置于阴道深部;对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或未婚女性,可选用口服氟康唑治疗。
滴虫性阴道炎:治疗需全身用药,首选甲硝唑,单次口服;性伴侣应同时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针对外阴皮肤病变的治疗:
外阴硬化性苔藓: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等,缓解瘙痒症状;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
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软膏等,同时可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缓解瘙痒,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3.全身治疗
过敏反应引起的外阴瘙痒: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瘙痒症状。但需注意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驾驶或操作机器者应慎用。
糖尿病相关外阴瘙痒:除控制血糖外,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止痒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加重瘙痒。
三、特殊人群外阴瘙痒的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出现外阴瘙痒需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首先应尽量通过一般治疗缓解症状,如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温和的洗液清洗外阴。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治疗,如局部使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同时,要密切关注胎儿情况,因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引起的外阴瘙痒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需定期进行产检。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皮肤变薄、干燥,容易出现外阴瘙痒。要注意保持外阴皮肤的湿润,可使用保湿剂涂抹外阴。同时,需排查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疾病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谨慎选择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儿童:
儿童外阴瘙痒多与外阴卫生不良、蛲虫感染等有关。要注意儿童外阴的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穿棉质、宽松的内裤。对于蛲虫感染引起的外阴瘙痒,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驱虫药物,并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避免儿童搔抓外阴,以防皮肤破损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