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出血是怎么回事
玻璃体出血是眼内血管破裂致血液入玻璃体腔的病症,常见病因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眼外伤等,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等,诊断靠眼部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玻璃体出血的定义
玻璃体出血是指眼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玻璃体腔的一种病症。正常情况下,玻璃体是透明的胶冻状组织,当眼内的视网膜、脉络膜等部位的血管发生病变或损伤时,血液会渗入玻璃体,从而影响视力等功能。
二、常见病因
1.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破裂出血。在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这些新生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进而导致玻璃体出血。例如,长期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玻璃体出血的风险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者。
视网膜静脉阻塞: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静脉阻塞会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内压力升高,从而引发血管破裂出血。老年人是高发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更大压力,加速血管病变,增加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后续玻璃体出血的可能性。
2.眼外伤
眼球顿挫伤、穿通伤等眼外伤可直接损伤眼内血管,导致玻璃体出血。例如,眼部受到拳击、球类撞击等外力冲击,或者被尖锐物体刺穿眼球,都可能引起眼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玻璃体。不同程度的眼外伤导致玻璃体出血的概率不同,严重的眼外伤往往更容易引发大量玻璃体出血。
3.其他原因
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出现裂孔时,液化的玻璃体可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同时也可能伴随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出血。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视网膜相对变薄,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进而增加玻璃体出血的风险。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可长达26mm以上,视网膜被拉长变薄,比正常眼更容易发生裂孔等病变。
葡萄膜炎:炎症可累及眼内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导致出血。葡萄膜炎有多种类型,如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和感染性葡萄膜炎,炎症持续刺激会损伤血管,引发玻璃体出血。儿童患葡萄膜炎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能逐渐发展为玻璃体出血。
三、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视力下降程度不同。少量出血时,可能仅有轻度视力模糊;大量出血时,视力可急剧下降,甚至仅存光感。例如,大量玻璃体出血的患者,可能只能感觉到眼前有光亮,但无法看清物体。
2.眼前黑影飘动: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类似蚊蝇飞舞,这是因为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玻璃体中飘动,刺激视网膜所致。尤其是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下,这种黑影飘动更为明显。
3.眼压变化:少量玻璃体出血一般对眼压影响不大,但大量出血时,血液在眼内积聚,可能导致眼压升高,引起眼痛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1.眼部检查
裂隙灯检查:可观察前房、虹膜、晶状体等部位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眼内炎症、晶状体混浊等情况。通过裂隙灯显微镜的高倍放大观察,能清晰看到前房内是否有血液成分等。
眼底检查:直接观察视网膜、玻璃体等内部结构,是诊断玻璃体出血的重要方法。眼底镜检查可发现视网膜是否有出血病灶、裂孔等情况。对于玻璃体出血量较多难以直接看到眼底的患者,可能需要借助眼底激光扫描等进一步检查。
2.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对于玻璃体混浊严重、无法直接看到眼底的患者,B超可了解玻璃体腔内情况,判断是否有出血、视网膜是否脱离等。B超可以清晰显示玻璃体腔内的回声情况,从而辅助诊断玻璃体出血及相关并发症。例如,B超下可看到玻璃体腔内有密集的点状或片状回声,提示有出血存在。
五、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观察等待:少量玻璃体出血时,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方法,让身体自身逐渐吸收血液。一般需要定期复查眼部情况,包括视力、眼底等检查,观察出血的吸收情况以及视网膜等部位的变化。对于出血量少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通常观察1-3个月左右,看出血能否自行吸收。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促进血液吸收的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例如,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可能有一定促进血液吸收的作用,但要严格遵循医嘱,因为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2.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当玻璃体出血长期不吸收(一般超过3-6个月),或者合并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该手术可以清除玻璃体腔内的积血,恢复屈光间质透明性,同时处理视网膜病变。例如,对于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出血患者,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复位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手术的时机选择很重要,一般在发现存在需要手术干预的情况后,应尽早安排手术,以提高预后效果。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发生玻璃体出血多与先天性眼部发育异常、眼外伤等有关。家长要注意儿童的眼部安全,避免眼部受到外伤。如果儿童出现眼前黑影飘动、视力下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儿童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由于儿童眼部组织较娇嫩,手术等操作要更加精细,术后要密切观察眼部恢复情况,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2.老年人
老年人玻璃体出血多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有关。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要平稳控制血压。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并及时处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身体的耐受性,手术等操作要综合评估老年人的全身状况,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特殊病史人群
有眼外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眼外伤的风险相对较高,要更加注意眼部防护。有葡萄膜炎病史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嘱治疗,控制炎症,定期复查,防止炎症复发导致玻璃体出血。糖尿病患者要长期管理血糖,除了关注血糖水平外,还要关注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玻璃体出血等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