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控制脂肪、增加蔬果摄入)、适量运动(保证频率强度及长期益处),控制相关疾病如高血压(控制目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糖尿病(控制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戒烟限酒(吸烟危害、限酒标准),定期健康检查(检查项目、早期干预重要性),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一、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1.合理饮食: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每日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热量的10%。饱和脂肪酸常见于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部分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中。同时,要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300mg,高胆固醇食物包括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脑)、蛋黄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多吃深海鱼类(富含ω-3脂肪酸),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作用,有研究表明长期摄入ω-3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增加蔬果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苹果、芹菜、西兰花等。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例如燕麦中的膳食纤维能结合胆酸,促进其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每日应保证蔬菜摄入量在500g左右,水果摄入量在200-300g左右。
2.适量运动:
运动频率与强度: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为4-6km/h)、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的判断标准是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运动强度可适当调整,年轻人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老年人则应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运动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维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在18.5-23.9kg/m2之间。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BMI每增加1,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男性增加12%,女性增加15%。
运动的长期益处:长期坚持运动可以改善血脂谱,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它可以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清除。同时,运动还能降低血压,稳定血糖,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多个危险因素都有积极作用。
二、控制相关疾病
1.高血压管理:
血压控制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定期监测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时,应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高血压患者要遵循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物有ACEI类(如卡托普利)、ARB类(如氯沙坦)、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等。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有其各自的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血液中的脂质等物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高2-3倍。
2.糖尿病管理: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胰岛素等)来平稳控制血糖。饮食上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总量和种类,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也很重要,能帮助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要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高血糖会导致体内氧化应激增加,损伤血管内皮,同时还会促进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三、戒烟限酒
1.戒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吸烟者应尽快戒烟,戒烟后身体会逐渐恢复,例如戒烟20分钟后血压可降低,12小时后血中一氧化碳水平恢复正常,1-9个月后咳嗽、气喘等症状会减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逐渐降低。对于有戒烟困难的人群,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药物辅助(如尼古丁替代疗法)等方式戒烟。
2.限酒: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血脂,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酒精量的换算公式为:酒精量(g)=饮酒量(ml)×酒精浓度(%)×0.8。例如,饮用500ml浓度为38%的白酒,酒精量=500×0.38×0.8=152g,远远超过了男性的安全饮酒量。适量饮酒(如红酒每日不超过100-150ml)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益处,但过量饮酒则会带来危害。
四、定期健康检查
1.检查项目:定期进行血脂、血糖、血压的检测。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等指标,通过检测血脂水平可以早期发现脂质代谢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能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血压检测则可以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常波动。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检查。颈动脉超声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斑块的大小、性质(稳定斑块或不稳定斑块)等,不稳定斑块更容易破裂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
2.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早期病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早期发现血脂异常,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必要时加用降脂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防止脂质在血管壁进一步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