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自然恢复,但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判断。
轻微先天性心脏病如小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若缺损较小且未影响心脏功能,在患儿1-2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的自我修复机制可能使缺损逐渐缩小直至闭合。年龄越小、缺损越小、无症状的患儿,自愈概率相对较高。
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大动脉转位等,这类疾病涉及心脏重要结构畸形,易导致血液流动异常和心功能损伤,通常无法通过自身修复机制恢复,需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纠正畸形。
即使存在自愈可能,也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若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等异常,需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