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偏高通常比较严重,意味着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通过血液中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计算得出,正常值一般小于4。若指数偏高,说明血脂代谢异常,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或“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随着斑块增大,血管逐渐狭窄、变硬,影响血液流动,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还会导致肾脏病变、下肢动脉疾病等,降低生活质量。
若体检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偏高,应及时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血脂、血糖、血压检测及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CT等检查,明确血管受损程度。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