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导致白内障原因是引发晶状体代谢紊乱、多元醇通路激活影响、氧化应激增强作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的影响等。
1.引发晶状体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会进入晶状体,被醛糖还原酶还原为山梨醇。山梨醇不能自由透过晶状体细胞膜,在晶状体内蓄积,导致晶状体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纤维肿胀变性甚至断裂,从而引起晶状体混浊,逐步发展为白内障。
2.多元醇通路激活影响
除了山梨醇蓄积外,多元醇通路的激活还会使细胞内的还原型辅酶Ⅱ(NADPH)减少,进而影响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的合成。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维持晶状体透明性等作用,其合成减少会破坏晶状体的氧化-抗氧化平衡。
3.氧化应激增强作用
高血糖状态下,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过多的自由基产生,如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会损伤晶状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自由基可使晶状体中的晶状体蛋白发生氧化修饰,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影响晶状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持续存在,会促进蛋白质、脂质等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形成大量AGEs。AGEs会与晶状体中的蛋白质结合,改变晶状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一方面,AGEs的积累会导致晶状体蛋白交联增加,使晶状体硬度增加,透明度下降;另一方面,AGEs还会影响晶状体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进一步加速晶状体混浊的进程。
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血糖波动可能更为明显,这会增加孕期发生白内障的风险。妊娠期间需密切监测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同时关注眼部变化,做好眼部保健。产后也应继续重视血糖控制和眼部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