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耳畸形是出生时出现的外耳及中耳发育异常疾病,病因包括遗传及孕期环境影响,临床表现有耳廓、中耳异常及可合并其他部位畸形,诊断靠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是针对畸形行手术矫正并综合多因素确定手术时机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定义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出生时即出现的外耳及中耳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廓形态、大小、结构异常,常伴中耳甚至内耳发育问题。
二、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病例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特定基因变异可导致耳廓发育异常。2.孕期环境因素:孕妇妊娠早期受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接触、放射性物质暴露等不良环境影响,可干扰胎儿耳廓发育。
三、临床表现
1.耳廓异常:耳廓大小显著小于正常,形态多样,如呈杯状耳、猿耳等,严重者耳廓结构完全缺失。2.中耳异常:多数伴中耳听小骨发育畸形,致不同程度传导性听力损失。3.其他:部分患儿可合并颌面、颈部等部位先天性畸形。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观察耳廓形态、大小及结构,评估中耳、内耳外观表现。2.影像学检查:通过颞骨CT等影像学手段,明确中耳、内耳结构发育状况,辅助判断畸形程度与制定治疗方案。
五、治疗原则
1.手术矫正:针对耳廓畸形行耳廓再造手术改善外观,中耳畸形伴听力损失者可考虑听力重建手术改善听力,手术时机综合患儿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确定。不同年龄阶段患儿手术耐受性与恢复情况有别,婴幼儿期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儿童及青少年期依生长发育选合适时机,以患者舒适度为优先,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不必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