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结核局部有腰痛、脊柱活动受限及畸形等表现,全身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其一般不通过腰部打针治疗,主要靠遵循早期等原则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病情严重等情况可能需手术治疗。
一、腰椎结核的症状
(一)局部症状
1.腰痛:为常见首发症状,初期多为轻微钝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随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剧,后期可呈剧烈刺痛或跳痛,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2.脊柱活动受限:因病变部位疼痛,患者脊柱活动明显受限,表现为弯腰、转身、久坐等动作困难,严重时可致脊柱僵直。
3.畸形:病变累及脊柱椎体时,可逐渐出现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儿童患者因脊柱柔韧性较好,畸形可能更为明显。
(二)全身症状
1.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波动,以午后低热为主,清晨体温可恢复正常。
2.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醒后汗止,严重者可湿透衣物。
3.乏力:患者感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日常活动后易出现疲劳感。
4.消瘦:长期患病可导致机体消耗增加,出现体重减轻、体型消瘦,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二、腰部打针能否治疗腰椎结核
腰椎结核一般不通过腰部打针进行治疗。腰椎结核的主要治疗原则是抗结核药物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用药原则,使用抗结核药物杀灭结核分枝杆菌。对于病情严重、有脓肿形成、脊柱稳定性受影响等情况,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如病灶清除术等,以清除病变组织、重建脊柱稳定性。腰部打针并非腰椎结核的常规治疗手段,不能替代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手术等正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