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戴高音量耳机时声音作用耳蜗毛细胞致损伤可致耳聋,儿童耳部未发育全受损害更重,青少年及成人长期高音量用耳机有听力损失风险,有既往耳部疾病者戴耳机会加重病变,预防需控制使用时长音量、选合适耳机、定期做听力检查。
一、长期戴耳机引发耳聋的原理
长期佩戴耳机且处于高音量环境时,耳机播放的声音会直接作用于耳蜗毛细胞。耳蜗毛细胞是感受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关键结构,过量的声音能量会损伤内耳毛细胞,毛细胞受损后会导致听力下降,长期积累可能发展为耳聋。例如,研究表明,持续暴露于85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就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而长期戴耳机播放高音量音乐时,耳部周围的声强易达到甚至超过这一损伤阈值。
二、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
儿童群体:儿童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全,耳蜗毛细胞更脆弱,长期戴耳机时,噪声对其听力的损害更为严重,可能影响语言发育等正常生理进程。
青少年及成年人:长期高音量使用耳机同样会增加噪声性听力损失风险,若不加以控制,随着时间推移,听力下降的概率会显著升高。
有既往耳部疾病史人群:如本身患有中耳炎等耳部疾病的人群,长期戴耳机会加重耳部负担,使耳部原本的病变状况恶化,更容易引发听力问题。
三、预防措施
控制使用时长与音量:建议每天使用耳机不超过60分钟,且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以此降低噪声对内耳的损伤风险。
选择合适耳机类型:入耳式耳机相对对听力影响较大,可优先考虑头戴式耳机,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声音能量,减少对耳部局部的高强度刺激。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长期使用耳机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例如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听力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听力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