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损伤非手术治疗包括根据不同年龄休息制动、早期冷敷后期辅以热敷等物理治疗及注意特殊人群的药物辅助,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断裂等情况且术后康复需循序渐进并依不同年龄调整进程。
一、非手术治疗
1.休息制动:对于轻度肌腱损伤,首先应让患肢充分休息,通过使用支具、石膏等进行固定,限制受伤肌腱所在关节的活动,为肌腱修复创造稳定环境。不同年龄患者制动要求有差异,儿童需选择合适尺寸的固定器具,避免影响骨骼正常生长;老年人制动时要注意皮肤受压情况,防止压疮。
2.物理治疗:早期可进行冷敷,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疼痛,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数次;急性期过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还可采用超声波、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手段,超声波能促进组织修复,电刺激可增强肌肉力量,辅助肌腱恢复。不同年龄患者物理治疗参数需调整,儿童物理治疗能量要更低,避免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禁忌,如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非甾体抗炎药,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风险。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肌腱发生严重断裂、损伤影响关节功能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如完全性肌腱断裂等。手术方式根据肌腱损伤具体情况选择,如肌腱缝合术等。
2.术后康复:术后康复是肌腱损伤治疗的重要环节,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早期进行被动活动,防止肌腱粘连;后期逐步增加主动活动,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进程不同,儿童康复训练要在专业指导下轻柔进行,避免过度牵拉影响肌腱修复;老年人康复训练需缓慢,结合其身体机能状况调整训练强度,预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