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患者首先需保证患病部位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急性期可冷敷以减少炎性物质渗出缓解肿胀疼痛,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可热敷、结合超短波等理疗,根据病情遵医嘱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疼痛,病情允许时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儿童需轻柔且专业人员指导,老年人训练强度要谨慎以防意外。
一、休息制动
骨膜炎患者首先需保证患病部位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炎症。例如下肢骨膜炎患者应减少行走、跑跳等活动,上肢骨膜炎患者需避免过度使用患病肢体,让受损部位得以初步恢复,此为治疗的基础环节,可从源头上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
二、物理治疗
1.急性期处理(发病72小时内):可采用冷敷,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炎性物质渗出,缓解肿胀与疼痛,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
2.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处理:可进行热敷,利用热传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热敷温度以40-50℃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也可结合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方式辅助治疗,超短波能深入组织内部促进炎症吸收。
三、药物治疗
可根据病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若存在疼痛较明显情况,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减轻炎症与疼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及潜在副作用。
四、康复训练
在病情允许时逐步开展康复训练以恢复患处功能。例如下肢骨膜炎患者可先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增强肌肉力量,随后逐渐过渡到关节活动度训练与负重训练,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过度训练致病情反复。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轻柔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影响骨骼正常发育;老年人则需考虑其关节灵活性与肌肉力量较弱特点,训练强度应谨慎,逐步增加,预防摔倒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