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需依据病情选合适抗生素控制感染并以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疼痛,分泌性中耳炎有保守的观察等待(少量积液无明显症状患儿短期观察)、用鼻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干预(减轻鼻咽部黏膜水肿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积液持续久量多影响听力等可考虑鼓膜穿刺等手术,儿童需避免呛奶、保持耳部清洁、及时治上呼吸道感染且用药谨慎,成人应避免吸烟及接触有害气体、积极治基础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且长期鼻咽病变需定期监测耳部情况。
一、急性中耳炎治疗
1.控制感染:依据病情选用合适抗生素,常见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缓解症状:若疼痛明显,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缓解耳痛等症状。
二、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1.保守治疗:
观察等待:对于少量积液且无明显症状的患儿,可短期观察,部分积液可自行吸收。
药物干预: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减轻鼻咽部黏膜水肿,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
2.手术治疗:若积液持续时间长、量多影响听力等,可考虑鼓膜穿刺、鼓膜切开或鼓膜置管术等手术方式,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需避免呛奶,防止液体误入中耳引发感染;保持耳部清洁,洗澡、游泳时可使用耳塞避免污水进入;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因儿童咽鼓管短、宽、直,易受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引发中耳炎;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滥用抗生素。
2.成人:应避免吸烟及接触有害气体,减少对耳部的刺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这些疾病易影响咽鼓管功能从而引发中耳炎;若有长期鼻咽部病变,需定期监测耳部情况,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