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与肉瘤最主要区别在于组织来源、组织学形态、发病率、免疫组化标记等方面,癌源于上皮组织,癌细胞巢状团块与间质分界清,常见且多在40岁以上成人,表达上皮源性标记物;肉瘤源于间叶组织,瘤细胞弥漫分布与间质分界不清,少见且多在青少年,表达间叶源性标记物,不同人群需综合多方面判断。
组织来源:癌是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上皮组织包括被覆上皮(如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等)和腺上皮等;而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血管、淋巴管、骨、软骨等组织。例如,皮肤癌来源于皮肤的鳞状上皮等被覆上皮,骨肉瘤来源于骨组织的间叶组织。
组织学形态:癌的癌细胞形成巢状、团块状结构,与间质分界清楚,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肉瘤的瘤细胞多弥漫分布,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在显微镜下观察,癌组织的细胞排列具有一定的上皮特征性结构,而肉瘤组织的细胞形态更接近间叶组织的原始细胞形态。
发病率:癌较为常见,约占恶性肿瘤的90%以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肉瘤相对少见,约占恶性肿瘤的1%左右,多见于青少年。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病率有所差异,例如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成年人患癌的风险可能增加,而青少年患肉瘤的情况相对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如某些先天性因素可能与部分肉瘤的发生有关。
免疫组化标记:癌通常表达上皮源性标记物,如细胞角蛋白(CK)等;肉瘤通常表达间叶源性标记物,如波形蛋白(Vimentin)等。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这些标记物可以帮助明确肿瘤是癌还是肉瘤。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特殊人群,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个体情况,比如儿童患肉瘤时可能需要更细致地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来准确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