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会致运动功能受限与疲劳,使骨骼肌肉损伤风险增高如引发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还会增加脊柱姿势异常风险,对儿童会阻碍足部发育等长期不利影响,对运动爱好者及运动员则降低足部机能、易致损伤等。
一、运动功能受限与疲劳
扁平足会改变正常的足部生物力学结构,影响步态。行走或跑步时,足部缓冲功能减弱,能量消耗增加,易导致过早疲劳。长期如此,可能使患者在日常活动中耐力下降,影响运动表现,尤其对于运动员等依赖良好运动机能的人群,扁平足会显著降低其运动能力,增加运动中受伤的风险。
二、骨骼肌肉损伤风险增高
1.跟腱炎:由于扁平足患者足跟部受力分布异常,跟腱承受的压力不均衡,长期反复受力易引发跟腱炎,表现为足跟上方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
2.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过度牵拉或受力过大,易发生炎症,患者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行走时足跟部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活动过多又会加重。
三、脊柱姿势异常风险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及青少年,扁平足可能导致身体重力线偏移,进而影响脊柱平衡,增加脊柱侧弯的发生风险。脊柱侧弯会影响身体外观,还可能压迫内脏器官,影响心肺功能等生理机能。成人长期存在扁平足也可能逐渐引发脊柱退变,导致腰背疼痛等问题。
四、特殊人群的特定影响
1.儿童群体:儿童足部骨骼、肌肉尚在发育中,扁平足若未及时干预,可能阻碍足部正常发育,影响足弓形成,进而对未来的行走、跑步等运动功能产生长期不利影响,还可能因步态异常引发膝关节、髋关节受力不均衡,增加成年后患骨关节疾病的隐患。
2.运动爱好者及运动员:这类人群对足部机能要求较高,扁平足会使足部缓冲、支撑能力下降,运动中足部稳定性降低,易发生踝关节扭伤等损伤,且长期运动后更易出现足部及下肢肌肉、骨骼的疲劳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