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型中耳炎核心病理是中耳内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团块致周围骨质膨胀性破坏且边缘多有硬化,耳部表现为长期带特殊恶臭脓、传导性聋等,颅内外可因病变累及相关结构出现相应并发症表现,颞骨CT可见中耳乳突骨质破坏区边缘浓密硬化带,儿童症状常不典型、破坏进展快需密切关注,成人症状相对典型需与其他类型中耳炎鉴别。
一、病理特征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核心病理是中耳内出现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组成的团块,该团块会不断生长扩大,对周围骨质产生侵蚀性破坏,其破坏方式呈膨胀性,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晰且边缘多有硬化表现。
二、临床表现
1.耳部症状:多有长期耳流脓史,脓液量多少不一,且带有特殊恶臭气味,这是因上皮脱屑积聚并腐败所致;听力下降通常为传导性聋,随病情进展若波及内耳或破坏骨质影响听骨链等结构,听力下降程度可能加重。
2.颅内外并发症相关表现:若病变向周围骨质破坏累及相关结构,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侵犯面神经可导致面瘫;侵犯内耳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若向颅内扩展,可能出现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相关表现。
三、影像学表现
颞骨CT检查是重要诊断手段,可见中耳乳突内有骨质破坏区,破坏区边缘多呈浓密硬化带,病变范围及骨质破坏程度可通过CT清晰显示,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
四、不同人群特征差异
儿童:因耳部结构发育尚未完全,症状可能不典型,耳流脓表现可能相对隐匿,且骨质破坏进展可能较快,需密切关注听力变化及是否出现颅内外并发症迹象,由于儿童身体对病变的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更应早期识别并干预。
成人:症状相对典型,但需注意与其他类型中耳炎鉴别,如分泌性中耳炎、单纯性中耳炎等,成人若长期耳流脓伴恶臭、进行性听力下降等表现,应高度警惕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能,同时需考虑自身基础健康状况对病情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