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终末产物由肝脏生成经肾排泄,正常成人及儿童有相应参考值,其升高见于肾脏疾病、肾前性因素、高蛋白饮食等,降低相对少见可见于严重肝病,老年人、孕妇、有肾脏疾病病史者、高蛋白饮食人群、严重肝病患者需注意相关情况。
血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由肝脏生成后经肾脏排泄。正常成人血尿素氮参考值一般为3.2~7.1mmol/L,儿童为1.8~6.5mmol/L。
血尿素氮升高的临床意义
肾脏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因肾脏排泄功能受损,尿素氮潴留致血尿素氮升高。例如,慢性肾炎患者随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减退,血尿素氮可逐步升高。
肾前性因素:脱水、大量腹水、心功能不全等致肾血流量减少,使尿素氮升高。比如严重脱水患者,肾灌注不足,尿素氮排泄减少而升高。
其他因素: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等可致血尿素氮暂时性升高。如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高蛋白食物,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尿素增多,血尿素氮可短时间上升。
血尿素氮降低的临床意义
血尿素氮降低相对少见,可能见于严重肝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等。因肝脏合成尿素能力减退,导致血中尿素氮水平降低。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老年人:肾脏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减退,血尿素氮正常范围可能相对变化,需结合整体肾功能评估,定期监测血尿素氮以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
孕妇:孕期肾脏负担加重,血尿素氮可能有一定波动,但一般应在正常范围内,需关注肾功能变化及与妊娠相关的肾功能影响。
有肾脏疾病病史者:需定期检查血尿素氮,监测肾脏功能状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高蛋白饮食人群:短期内血尿素氮可能升高,调整饮食后通常可恢复正常,应注意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
严重肝病患者:血尿素氮降低时需关注肝脏合成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估肝脏及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