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因年老肾亏、久病伤肾、房劳过度等致肾阳不足,现畏寒怕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冷痛及男女性功能或月经异常,老年人易患;肾阴虚由久病耗伤、禀赋不足、房劳过度等致肾阴亏虚,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及男女月经或遗精早泄等,中青年生活不规律者易患。
一、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肾脏阳气虚衰,功能减退,多因年老肾亏、久病伤肾、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从中医理论角度,肾阳具有温煦机体、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当肾阳不足时,机体失于温煦,可出现一系列虚寒表现。常见症状包括畏寒怕冷,尤其四肢末端明显,如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体力不济;腰膝部位酸软冷痛;男性可表现为阳痿、早泄等性功能减退问题;女性则可能出现宫寒不孕、月经推迟且经血色暗等情况。从现代医学角度,虽无直接对应病名,但一些慢性疾病患者若出现上述虚寒表现,可能与肾阳虚相关,其发生与机体阳气生成不足、脏腑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年龄方面老年人因机体功能衰退更易出现肾阳虚,生活中长期过度劳累、房事不节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
二、肾阴虚
肾阴虚是指肾脏阴液不足,滋润、濡养等功能减退,多由久病耗伤、禀赋不足、房劳过度等导致。中医认为肾阴有滋养脏腑、濡润官窍的作用,肾阴亏虚时,虚热内生,出现虚热证候。常见表现有潮热盗汗,即午后或夜间发热,出汗如潮;五心烦热,自觉手足心、心胸部位发热;咽干颧红,咽部干燥,颧骨部位泛红;腰膝酸软,且伴有眩晕耳鸣;男子可见遗精、早泄;女子则多有经少、经闭等月经异常情况。现代医学中,肾阴虚相关表现可能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中出现,其发生与阴液生成不足、虚热内生等机制相关,中青年人群因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易罹患肾阴虚,年龄上无特定局限,但相对而言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更易受影响,病史方面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史者更易出现肾阴虚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