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肝脏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症状多样且因个体差异不同,有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肝区不适或隐痛等表现,早期症状不典型,有肝病高危因素人群应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干预。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的表现,这是较为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在年龄较大或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乏力感可能会更明显,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后,机体代谢等多方面受到影响,能量产生等过程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全身乏力。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常自觉食欲下降,对食物缺乏兴趣。这与肝脏功能异常影响消化液分泌、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比如,肝脏是胆汁分泌的重要器官,肝纤维化时胆汁分泌可能受影响,进而影响脂肪消化,导致食欲减退,尤其在有长期肝病病史的人群中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腹胀:可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肝纤维化使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导致胃肠内气体积聚等,从而引发腹胀,年龄较大者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腹胀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
肝区不适或隐痛:患者可能感觉肝区有隐痛或胀痛等不适。肝纤维化导致肝脏包膜受牵拉等因素可引起这种疼痛,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病史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有长期肝病病史的患者对肝区不适可能更为敏感。
其他表现: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蜘蛛痣、肝掌等表现。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肝掌则是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发红。这些表现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减退有关,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进而导致相应血管表现异常。在儿童肝纤维化中较为罕见,多发生于有基础肝病的成年人群。
肝纤维化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有肝病高危因素(如长期病毒性肝炎感染、长期大量饮酒等)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