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治疗包含非药物治疗,急性期要减少负重活动、必要时用支具固定,72小时内冷敷,72小时后热敷或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药物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注意适用人群禁忌;儿童治疗非药物为首选要严控制动时间并依皮肤敏感度调物理治疗温度时间;老年患者用药物需评估对基础疾病影响,非药物是基础且物理治疗防烫伤、休息制动顾关节功能;妊娠期女性治疗要权衡利弊优先选影响小方式,药物使用需医生指导评估风险后决定。
一、非药物治疗
1.休息制动:急性期应减少膝关节负重及活动,必要时使用膝关节支具固定,限制膝关节屈伸活动,使受损滑膜得以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滑膜加重炎症反应。
2.物理治疗:急性期(一般指创伤后72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72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炎症吸收,也可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理疗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二、药物治疗
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及可能存在的禁忌,如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以免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使用时需评估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等处于发育阶段,治疗时更应谨慎,非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严格控制制动时间,避免长时间固定导致关节僵硬等问题,物理治疗时需根据儿童皮肤敏感度调整温度和时间。
2.老年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使用药物时需评估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非药物治疗同样是基础,如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等,休息制动时需兼顾关节功能维持,避免长期制动引发肌肉萎缩等问题。
3.妊娠期女性:治疗需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适度的物理治疗等,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