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膜炎治疗分一般治疗即急性发作期严格限制膝关节活动,物理治疗含受伤四十八小时内冷敷、四十八小时后热敷及超短波治疗,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但儿童需谨慎,儿童重非药物干预并关注营养,老年人需保护关节、适当补充钙剂等且留意药物不良反应。
一、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期需严格限制膝关节活动,避免久站、久坐及过度屈伸等加重膝关节负荷的行为,让受损组织得以初步修复,例如因运动过量引发的膝盖骨膜炎,充分休息是缓解症状的基础,可防止炎症进一步加重。
二、物理治疗
1.冷敷:受伤48小时内,用冰袋对膝盖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炎性渗出,减轻肿胀与疼痛,需注意冰袋与皮肤间隔毛巾,避免冻伤;2.热敷:受伤48小时后改为热敷,利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3.超短波治疗:借助超短波仪器产生的高频电场作用于膝盖部位,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改善组织营养代谢,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操作。
三、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与疼痛(如相关药物),但儿童患者需谨慎选择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因低龄儿童对药物代谢及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不当使用易致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膝盖骨膜炎多与运动损伤或生长发育相关,治疗重非药物干预,严格限制剧烈运动,在家长监护下适度开展关节康复训练,训练强度以儿童耐受且不加重症状为准,同时关注营养状况,保证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摄入,促进骨骼健康修复;2.老年人:老年人膝盖骨膜炎常伴关节退变、骨质疏松等,治疗除休息、物理治疗外,需特别保护关节,避免深蹲、上下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动作,可经医生评估后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改善骨质疏松以辅助恢复,且老年人用药时需密切留意药物可能引发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