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因胫骨结节处骨骺未完全骨化,髌腱反复牵拉易致骨骺损伤等引发炎症为胫骨结节骨软骨炎重要发病机制,运动方式不当如未充分热身、长期单一跑跳类运动及运动强度突变使髌腱应力超耐受可引发炎症,不同青少年骨骺发育个体差异及性别因运动参与度等因素影响患病几率。
一、生长发育因素主导的力学机制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胫骨结节处的骨骺尚未完全骨化,髌腱附着于胫骨结节。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如跑跳、球类运动等,髌腱对胫骨结节骨骺产生反复牵拉应力。由于青少年骨骺发育相对薄弱,这种长期反复的牵拉作用易导致骨骺损伤、充血、水肿甚至坏死,进而引发炎症反应,此为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例如,研究表明,11~15岁青少年因生长发育快速,髌腱牵拉应力更易造成胫骨结节骨骺的病理改变。
二、运动相关诱因影响
1.运动方式不当:不当的运动方式是诱发该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如运动前未充分热身,直接进入高强度运动状态,会使髌腱对胫骨结节的应力陡然增加;长期进行单一的跑跳类运动,髌腱反复牵拉胫骨结节,增加了骨骺受损风险。以篮球运动为例,频繁的急停、起跳动作会使髌腱对胫骨结节的牵拉频率显著升高,从而促进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发生。
2.运动强度突变:青少年若突然增加运动强度,髌腱承受的拉力超出骨骺的耐受范围,会打破骨骺的力学平衡,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例如,原本运动量较小的青少年突然参与高强度体育集训,胫骨结节骨骺无法适应急剧增加的髌腱应力,易导致该病发生。
三、个体差异的作用
不同青少年的骨骺发育存在个体差异,部分青少年骨骺发育相对不成熟,对髌腱牵拉应力的耐受力更低,更易在运动等外力作用下出现胫骨结节骨骺的病理改变,从而增加患病几率。此外,性别方面,青春期男性青少年由于运动参与度相对较高,髌腱牵拉活动更频繁,相较女性青少年更易因运动相关应力导致胫骨结节骨软骨炎,但这一差异并非绝对,仍受运动习惯等多因素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