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扁桃体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有咽痛等症状,非药物干预需充分休息、合理补水、调整饮食,细菌感染致扁桃体炎可能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婴幼儿患扁桃体炎要密切监测体温精神状态,有基础疾病患儿需及时沟通遵医生治疗方案。
一、定义与常见表现
小孩子扁桃体炎是由病原体感染引发的扁桃体炎症,多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症状包括咽痛、吞咽时疼痛加剧、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扁桃体红肿,部分患儿扁桃体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哭闹不安等表现,不同年龄孩子症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二、非药物干预举措
1.充分休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时间,让机体得以修复,助力免疫系统对抗感染,年龄较小的孩子需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合理补水:鼓励孩子多饮用温水,保持咽喉部位湿润,减轻咽痛不适,饮用淡盐水(需控制浓度,避免刺激婴幼儿咽喉)也有一定缓解作用,但要注意防范低龄儿童误吸。
3.调整饮食:提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新鲜的蔬菜水果泥等,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油腻、过烫的食物,以防加重咽喉刺激。
三、药物治疗要点
若经医生评估考虑为细菌感染引发的扁桃体炎,可能会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具体药物由医生依据病情开具);若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扁桃体炎,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不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发热、咽痛等症状进行相应处理。
四、特殊人群留意事项
婴幼儿群体: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患扁桃体炎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若出现高热(体温>38.5℃)或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要立刻就医,防止高热引发惊厥等不良后果。
有基础疾病患儿:对于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孩子,患扁桃体炎时病情变化相对更为复杂,家长需及时与医生沟通孩子的基础疾病情况,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谨慎处理,避免病情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或引发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