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是足弓低平或消失致患足站立时足底全接触的足部畸形,由足骨先天发育异常致的先天性扁平足和因长时间站立行走等致的后天性扁平足构成,儿童期可影响足部发育与运动,青少年期致足部疲劳疼痛等并增关节病变风险,成年期可引发足底筋膜炎等疾病且长期站立等人群风险高有家族史需关注足弓情况。
一、扁平足的定义
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是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站立时足底全接触地面的一种足部畸形。足弓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正常足弓能缓冲行走、跳跃时的冲击力,维持身体平衡与稳定。
二、扁平足的分类
(一)先天性扁平足
多由足骨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如足舟骨位置异常、跟骨外翻等,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中足骨结构发育偏离正常形态,出生后即表现为足弓低平或消失。
(二)后天性扁平足
常见于长时间站立、行走,体重过重,足部肌肉、韧带损伤或退变等情况。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足部承受压力过大;运动员因高强度运动导致足部肌肉、韧带劳损;随着年龄增长,足部韧带、肌腱弹性减退,也易出现后天性扁平足。
三、不同人群的扁平足特点及影响
(一)儿童时期
儿童时期若存在扁平足,可能影响足部正常发育,导致足部肌肉力量不均衡,进而影响下肢力线,可能引发膝关节、髋关节疼痛等问题,还可能对其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比如影响跑步、跳跃等运动表现。
(二)青少年时期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扁平足可能导致足部疲劳、疼痛,影响日常活动及体育锻炼,长期可能进一步改变下肢生物力学结构,增加足部其他关节病变风险。
(三)成年人
成年人扁平足可能因足弓异常引发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疾病,导致足部疼痛、行走困难,尤其对于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群,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同时,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等,会增加后天性扁平足发生风险;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需更密切关注足部健康,定期评估足弓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