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髓炎X线早期可无明显异常仅见患侧股骨软组织肿胀及骨质密度减低中期渐现骨皮质不规则破坏、骨膜反应晚期可见死骨形成及股骨畸形;CT能清晰显示骨皮质内小低密度区、较小死骨及软组织脓肿且精准判断骨膜反应;MRI可发现骨髓水肿(T1低信号、T2及压脂高信号)、软组织炎症(T2高信号)、骨皮质及骨小梁改变儿童骨膜反应更明显成人重骨质破坏死骨细节男女无显著性别差异需结合病史。
一、X线表现
1.早期表现:发病1-2周内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仅可见患侧股骨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密度稍减低(提示骨质疏松)。2.中期表现:发病2周后逐渐出现骨皮质不规则破坏,可见小的骨质缺损区,同时可见骨膜反应,表现为骨皮质表面的线状或层状高密度影。3.晚期表现:病程较长者可见死骨形成,表现为高密度的游离骨片,周围伴有骨质增生硬化,股骨形态可能出现畸形。
二、CT表现
1.骨皮质破坏:能清晰显示股骨骨皮质内的小低密度区,对比X线更易发现细微的骨皮质缺损。2.死骨及脓肿显示:可明确显示较小的死骨,表现为高密度的游离骨块,同时能较好显示软组织内的脓肿,表现为软组织内的低密度影。3.骨膜反应观察:相较于X线,CT能更精准判断骨膜反应的范围和程度,清晰呈现骨膜增厚的情况。
三、MRI表现
1.骨髓水肿:是骨髓炎早期敏感的征象,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及压脂像上呈高信号,能反映骨髓内的炎症水肿情况。2.软组织炎症:可显示股骨周围软组织的肿胀、信号异常,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提示软组织内存在炎性渗出。3.骨皮质及骨小梁改变:能清晰显示骨皮质的破坏、中断,以及骨小梁的异常信号改变,有助于判断骨髓炎的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人群方面,儿童股骨骨髓炎因骨膜较厚,骨膜反应可能更明显,MRI检查时需注意儿童骨骼发育特点对信号的影响;成人则更关注骨质破坏和死骨形成的细节。女性和男性在影像学表现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如有外伤史或基础疾病等情况时,影像学表现需更细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