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的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牵引等)、药物治疗的非甾体抗炎药及营养软骨药、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儿童骨质增生罕见需排查特殊病因优先非侵入性措施,老年人治疗兼顾补钙且药物使用需谨慎,女性围绝经期治疗需考虑激素影响综合选方案。
一、非药物治疗
1.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温热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与肌肉紧张。可用温毛巾或热敷袋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可多次进行。需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尤其老年人皮肤感觉敏感度降低,更要留意温度。
按摩:由专业人员操作,通过手法放松增生部位周围的肌肉,减轻增生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但需注意,若骨质增生伴急性炎症、皮肤破损等情况不宜按摩。
牵引:适用于颈椎或腰椎骨质增生致神经受压者,可拉开椎间隙,减轻对神经的压迫。如颈椎牵引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牵引重量等参数。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减轻炎症与疼痛,但不同人群用药需谨慎,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还可使用营养软骨的药物(如氨基葡萄糖等),有助于维护关节软骨健康,对改善关节功能有一定帮助。
三、手术治疗
适用于骨质增生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如膝关节骨质增生导致严重畸形、活动受限等。手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等,老年人需特别考量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度的影响,如心肺功能等,以综合判断是否适合手术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骨质增生极为罕见,若出现需排查先天性疾病等特殊病因,一般优先采取非侵入性的排查与观察措施,避免过早进行创伤性治疗。
老年人:常伴随骨质疏松等问题,治疗时需兼顾补钙等维持骨健康的措施,且药物使用需更谨慎,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女性围绝经期:骨质增生可能与激素变化相关,治疗时需考虑激素水平对骨质代谢的影响,可在综合评估后,结合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