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性质需具体分析,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少部分为恶性(即癌症)。良性者因染色体异常等致嗜铬细胞异常增生,局限原发部位,表现为特定症状,可通过相关检查诊断;恶性者与基因等改变致细胞具侵袭转移能力,除有良性症状外还有转移部位症状,需靠病理活检等诊断,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等间接影响病情。
良性嗜铬细胞瘤
发病机制:多数良性嗜铬细胞瘤是由于染色体异常等因素导致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瘤,这些肿瘤细胞通常局限在原发部位,不会发生远处转移。从细胞形态学角度看,良性嗜铬细胞瘤的细胞分化较好,与正常嗜铬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差异相对较小。
临床表现及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通过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以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进行诊断。例如,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VMA)测定,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升高,但升高幅度相对恶性者可能有一定特征。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患者可能高血压表现更明显且易被忽视,女性患者可能因内分泌相关因素使症状与月经周期等有一定关联。
恶性嗜铬细胞瘤
发病机制: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发生与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强有关,可能存在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等分子生物学改变。其肿瘤细胞具有侵袭周围组织甚至远处转移的能力,转移部位常见骨、肺、肝等。
临床表现及诊断:除了具有良性嗜铬细胞瘤的一些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转移部位相关的症状,如骨转移时可出现骨痛、骨折等,肺转移时可出现咳嗽、咯血等。诊断上除了依靠上述良性嗜铬细胞瘤的检查方法外,还需要通过病理活检发现肿瘤有侵袭和转移的证据来明确为恶性。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嗜铬细胞瘤病史,出现新的转移相关症状时需高度警惕恶性可能。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机体免疫力等,间接对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判断及病情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并非直接决定因素。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要仔细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