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癌有疼痛、局部肿块、功能障碍、全身症状、病理性骨折等表现,疼痛多渐重,局部可及质地硬、边界不清的肿块,可致胸廓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还会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轻微外力下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
一、疼痛症状
肋骨骨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多为逐渐加重的局部疼痛,初期可能为间歇性隐痛,随着病情进展会变为持续性剧痛。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夜间人体激素水平变化、痛觉神经敏感性增高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述疼痛,但会出现哭闹、肢体活动受限等表现,因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癌对骨骼的破坏可能影响其正常活动。
二、局部肿块
患侧肋骨部位可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楚,表面不光滑,随着肿瘤的生长,肿块会逐渐增大。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肿块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成年人可能能较明显地摸到异常隆起,而儿童由于皮肤、皮下组织相对较薄,肿块可能更容易被察觉,但也可能因家长忽视而延误诊断。
三、功能障碍
由于肋骨骨癌导致局部疼痛和骨骼结构破坏,患者可能出现胸廓活动受限,影响呼吸功能,表现为呼吸浅快等。例如在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加剧,从而导致患者不敢正常呼吸,长期可能会引起肺不张等并发症。对于女性患者,可能还会影响到日常的体态和活动,因为胸廓功能受影响会改变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四、全身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等。这是因为肿瘤消耗人体能量,且骨癌属于恶性肿瘤,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基础健康状况较差,在出现骨癌后全身症状会更为明显,而儿童可能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肿瘤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营养状况。
五、病理性骨折
肋骨骨癌会破坏肋骨的正常结构,使肋骨强度降低,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表现为局部疼痛突然加剧,活动受限加重等。老年人由于骨骼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患肋骨骨癌后更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而儿童骨骼虽然韧性较好,但骨癌的破坏也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且儿童骨折后的恢复可能受到肿瘤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