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耳内耳石脱落后移位至半规管致头部变动时引发强烈眩晕的内耳疾病,发病因各种原因致耳石膜耳石脱落改变内淋巴流动刺激前庭,临床表现为与头位变化密切相关的发作性眩晕及伴随特征性眼震,靠变位试验诊断,主要采用复位治疗,儿童发生需谨慎选温和复位操作,老年人复位后避剧烈头位变动并关注基础病影响,妊娠期女性复位需专业评估后权衡利弊谨慎实施,基础疾病患者复位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安全。
一、定义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耳内椭圆囊和球囊内的耳石脱落后移位至半规管内,当头部位置变动时,耳石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引发强烈眩晕的常见内耳疾病。
二、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内,改变内淋巴流动,刺激前庭感受器,进而引发眩晕。常见诱因包括头部外伤、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衰老导致的耳石退化等。
三、临床表现
1.发作性眩晕:与头位变化密切相关,如卧位翻身、从睡眠中惊醒、低头、仰头或床上坐起等头位变动时突发剧烈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
2.眼震:发作时可伴有特征性眼震,即眼球出现左右或上下的摆动。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变位试验,如Dix-Hallpike试验、滚转试验等。通过诱发特定头位,观察是否出现眩晕及眼震来确诊耳石症。
五、治疗要点
主要采用复位治疗,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手法(如Epley法、Semont法等)将移位的耳石复位至原来位置,从而缓解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耳石症相对少见,若发生需谨慎选择复位方法,优先考虑温和且安全的复位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对儿童内耳造成额外损伤。
老年人:常与骨质疏松等因素相关,复位后需注意避免剧烈头位变动,以防耳石再次移位复发,同时需关注老年人基础疾病对复位过程的影响。
妊娠期女性:发生耳石症时,复位治疗相对安全,但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后权衡利弊,谨慎实施。
基础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复位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复位操作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避免因血压、血糖波动影响复位及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