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明确扁桃体炎类型区分病毒性与细菌性,一般治疗包括让患儿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调整为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病毒性扁桃体炎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发热时物理降温超38.5℃且不适可遵医嘱用安全退热药物,细菌性扁桃体炎明确细菌感染后遵原则用抗生素,婴幼儿需密切关注体温、精神状态及呼吸等异常表现,有基础疾病儿童要谨慎处理并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影响及观察基础疾病相关症状及时沟通调整方案。
一、病情评估
需明确扁桃体炎类型,区分病毒性扁桃体炎(多由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引起,常具自限性,主要表现为咽部疼痛、发热等,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但无明显脓性分泌物)与细菌性扁桃体炎(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除咽部疼痛、发热外,咽部可见明显脓性分泌物,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一般治疗
1.休息:让患儿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体力消耗,利于身体恢复。
2.多饮水:鼓励患儿多饮用温开水,保持咽喉部湿润,有助于减轻咽部不适,同时促进新陈代谢。
3.饮食调整: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咽部刺激。
三、药物治疗
病毒性扁桃体炎: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发热时可采用温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且患儿出现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安全性较高的退热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
细菌性扁桃体炎:若明确为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
四、特殊人群提示
婴幼儿:因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及呼吸情况,若出现体温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发生扁桃体炎时需更加谨慎处理,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安全,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同时,需加强对基础疾病相关症状的观察,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