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由慢性肾脏病进展致肾结构功能受损、滤过率下降,引发代谢等紊乱,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依eGFR分5期,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及应对,年龄上儿童与中老年致病及防控不同,性别上某些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率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增患病风险,有相关病史人群属高危需定期监测,老年人和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病因构成
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微血管所致;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使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肾实质缺血、纤维化;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的肾盂肾间质炎症导致肾组织瘢痕形成、肾功能减退等。
二、分期情况
依据eGFR可分为5期:1期eGFR≥90ml/(min·1.73m2),肾脏结构虽有损害但GFR正常;2期eGFR在60-89ml/(min·1.73m2),轻度GFR下降;3期eGFR在30-59ml/(min·1.73m2),中度GFR下降;4期eGFR在15-29ml/(min·1.73m2),重度GFR下降;5期eGFR<15ml/(min·1.73m2),即肾衰竭晚期,也称为尿毒症期。
三、不同人群影响及应对
年龄方面: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肾发育异常等致病,中老年则更多见糖尿病、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中老年需更关注血压、血糖控制以预防肾衰;儿童要重视先天性肾异常的早期筛查。
性别方面:某些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不同性别发病率有差异,临床需结合性别相关病因特点进行针对性评估。
生活方式:长期高血压、高血糖、高蛋白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如长期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滤过负担,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均衡饮食等。
病史方面:有慢性肾脏疾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等的人群属高危,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早期干预,如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平稳控制血压。
特殊人群:老年人肾功能随年龄减退,更易受其他疾病影响致肾衰进展加快,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儿童患者需关注先天性肾异常,及时干预以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