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诊需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及主诉与症状,包括疼痛情况、病程进展、诱因等,体格检查要查髋关节活动度、压痛、肢体长度周径,辅助检查有X线可初步筛查、CT显骨质结构、MRI早期敏感,初步诊断综合各项结果分期,处理是嘱避免负重、安排检查、对症处理并交代病情。
一、接诊与病史询问
1.基本信息采集: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年龄(如中青年与老年发病诱因有别)、性别(男性因创伤、酗酒等常见病因,女性需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职业(长期负重或接触糖皮质激素相关职业者风险高)信息。
2.主诉与症状详询:重点了解髋关节或腹股沟区域疼痛情况,包括疼痛性质(隐痛、钝痛等)、活动相关性(活动后加重、休息缓解)、病程进展(早期间歇性疼痛,后期持续性疼痛伴夜间痛),同时追问发病诱因(如髋部外伤、长期大量饮酒、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基础疾病史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体格检查
1.髋关节活动度检查:评估屈曲、伸展、内旋、外旋等方向活动,股骨头坏死患者常出现内旋及屈曲活动受限。
2.压痛检查:重点检查腹股沟中点下方、大转子前方等部位,观察有无压痛,此为股骨头坏死常见压痛区域。
3.肢体测量:对比双侧下肢长度及大腿、小腿周径,关注有无患肢短缩及肌肉萎缩,病情进展时可出现上述表现。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见股骨头密度改变、囊性变、塌陷及关节间隙变窄等,可初步筛查但对早期病变敏感性有限。
2.CT检查:清晰显示股骨头骨质结构,有助于发现早期微小病变,观察骨小梁及骨质密度变化,对分期有一定参考价值。
3.MRI检查:为早期诊断敏感方法,可发现骨髓水肿、骨质坏死等早期改变,早于X线和CT呈现病变,对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四、初步诊断与处理
1.初步诊断: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股骨头坏死,并依据影像学表现进行ARCO等分期。
2.初步处理:嘱咐患者避免负重,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减轻患肢负荷;安排进一步检查明确分期以制定后续方案;对疼痛明显者可对症处理(避免具体药物服用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进展、治疗预后等情况,体现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