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骨折保守治疗针对无明显移位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限制活动、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并定期复查;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明显移位、关节盂骨折影响稳定、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面受累超一定比例等情况,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治疗早期术后或制动初期做手指手腕主动活动,中期骨折初步稳定后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开展肩关节钟摆等训练,后期基本愈合后加强力量训练,儿童康复进程相对快,老年人需个体化制定训练且注意安全。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主要通过制动与对症处理来促进骨折愈合。首先采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限制肩关节不必要的活动,为骨折断端创造稳定的修复环境。同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症状,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一般每2-4周复查X线,根据骨折愈合进程调整治疗方案。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指征
当骨折存在明显移位(如肩胛骨体部骨折移位超过1cm、关节盂骨折移位影响肩关节稳定性、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此外,若关节面受累超过20%-30%,也应行手术复位内固定,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避免后期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
(二)手术方式
常用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暴露骨折部位,精确复位骨折断端后,选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确保骨折稳定愈合。手术操作需尽量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三、康复治疗
无论采取保守还是手术治疗,康复阶段均是恢复肩关节功能的关键环节。早期(术后或制动初期)可进行手指、手腕的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一般术后1-2周开始进行;中期(骨折初步稳定后)逐步开展肩关节的钟摆运动、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康复训练,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此阶段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后)加强肩关节力量训练,如利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等,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力量和功能。不同人群康复进度有差异,儿童因骨骼可塑性强康复进程可能相对较快,但仍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老年人需特别注意康复训练的安全性,防止因平衡能力差等原因发生意外,康复训练需结合其身体状况个体化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