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癌是常见口腔癌,好发于舌侧缘等部位,早期有局部硬结肿块等表现,随病情进展有相应变化;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瘤情况,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不同人群舌癌有特点及相关因素,40-60岁多见,男性比例高,吸烟、酗酒、嚼槟榔等是高危因素,口腔卫生差等病史也增加风险。
舌癌的影像学及病理特征
影像学检查:通过口腔颌面颈部CT或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CT能较好地显示骨组织受侵犯的情况,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能更精准地判断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如血管、神经等的关系。
病理特征:病理活检是确诊舌癌的金标准。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呈不同的分化程度,分化较好的癌细胞形态仍保留一定的鳞状上皮特征,但排列紊乱;分化差的癌细胞则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根据组织学类型,舌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包括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未分化癌等,其中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
不同人群舌癌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舌癌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40-60岁多见。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舌部组织修复能力减弱,舌癌发展可能相对较快,且术后恢复可能相对缓慢。儿童舌癌极为罕见,若儿童发生舌癌,多与先天性因素或罕见的肿瘤综合征相关,需要特别重视早期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
性别因素:男性患舌癌的比例相对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吸烟是舌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诱发舌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因突变,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口腔黏膜,降低局部免疫力,增加患癌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患舌癌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嚼食槟榔也是舌癌的高危因素,槟榔中的槟榔碱等成分具有细胞毒性,可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进而恶变为舌癌。有研究表明,嚼食槟榔者患舌癌的几率比不嚼食槟榔者高20-30倍。
病史因素:有口腔卫生状况差、牙齿残根残冠长期刺激舌黏膜病史的人群,舌癌的发生风险也会升高。因为长期的慢性刺激可导致舌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容易引发细胞的异常增殖而致癌变。例如,锐利的牙尖长期摩擦舌侧缘,可使局部组织长期处于炎症刺激状态,增加舌癌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