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是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致不适及组织学改变病因有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胃酸分泌过多症状包括声嘶、咽喉异物感、咳嗽诊断靠喉镜检查和24小时食管pH监测治疗含生活方式调整(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减少刺激性食物)和药物治疗(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要规律饮食、控制体重、避免增加腹压动作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谨慎用药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需综合考量基础疾病等。
一、定义
反流性咽喉炎是因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位,刺激损伤咽喉黏膜,引发咽喉部不适症状及组织学改变的疾病。
二、病因
1.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该括约肌功能异常时,易出现松弛,致使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2.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量超出正常范围,增加了反流至咽喉的风险。
三、症状
1.声嘶:咽喉黏膜受反流物刺激,可导致声带水肿等,进而引起声音嘶哑。2.咽喉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3.咳嗽:反流物刺激咽喉黏膜,可引发刺激性咳嗽。
四、诊断
1.喉镜检查:通过喉镜观察咽喉部黏膜情况,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等改变。2.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检测食管内pH值变化,明确是否存在胃酸反流情况。
五、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抬高床头: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5-20cm,减少夜间反流。-避免睡前进食:睡前3小时内不宜进食,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如辛辣、油腻、酸性食物等,避免加重反流。2.药物治疗: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反流对咽喉的刺激。
六、预防
1.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2.控制体重,肥胖者减重有助于降低反流风险。3.避免长时间弯腰、负重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需特别谨慎用药,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喂奶后适当竖抱拍嗝等,若需用药应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不当用药对儿童健康造成影响。2.孕妇: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利弊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干预措施,需严格遵循,如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等。3.老年人:要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量,生活方式调整要循序渐进,确保可操作性,药物使用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