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因坐骨神经受压迫或损伤致其通路及分布区域疼痛的综合征,病因包括神经受压(腰椎病变、梨状肌综合征)和神经受损(糖尿病神经病变、创伤),临床表现为沿神经走行放射性疼痛及伴下肢麻木无力等,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病因治疗、对症止痛,孕妇需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儿童要排查特殊病因并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因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导致其通路及其分布区域(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出现疼痛的综合征。
二、病因
(一)神经受压
1.腰椎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根部;腰椎管狭窄时,椎管空间减小挤压坐骨神经。2.周围组织病变:梨状肌综合征中,梨状肌病变卡压坐骨神经。
(二)神经受损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损伤坐骨神经纤维;创伤(如骨盆骨折、臀部外伤等)也可能直接导致坐骨神经受损。
三、临床表现
(一)疼痛特征
沿坐骨神经走行呈放射性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从轻微隐痛到剧烈刺痛,常因咳嗽、打喷嚏、弯腰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而加重。
(二)伴随症状
可伴有下肢麻木感、无力感,部分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减弱,影响行走等日常活动。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疼痛发作诱因、持续时间等;体格检查可进行直腿抬高试验等,评估坐骨神经受压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腰椎MRI:能清晰显示腰椎间盘、椎管等结构,有助于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变。2.腰椎CT:可辅助判断骨骼结构异常,如是否存在骨质增生等压迫坐骨神经的情况。
五、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度患者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如牵引、针灸等)缓解;严重者可能需手术解除神经压迫。梨状肌综合征可通过按摩、理疗等改善梨状肌状态以减轻对神经的卡压。
(二)对症止痛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遵循医疗规范,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用药需谨慎评估。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坐骨神经痛时需避免过度牵引等可能影响胎儿的治疗方式,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物理治疗等方法,并密切监测病情。2.儿童:儿童出现坐骨神经痛需排查先天发育异常等特殊病因,优先考虑非药物的安全干预措施,如调整姿势、简单康复训练等,避免不恰当的治疗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