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裂急性期要立即停活动让受伤脚休息避免负重,通过冰敷、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脚部减轻肿胀疼痛,固定治疗有石膏和支具,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炎症,康复分早期做脚趾屈伸等锻炼、中期逐步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锻炼、后期进行平衡步态等训练,儿童需密切关注固定情况监督适度锻炼,老年人加强营养防并发症康复缓慢,妊娠期女性谨慎用药优先非药物治疗并依自身状况调整锻炼强度。
一、急性期处理
脚骨裂急性期应立即停止活动,受伤脚部需休息并避免负重。通过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减轻肿胀与疼痛,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受伤部位,同时将脚部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以减轻肿胀。
二、固定治疗
1.石膏固定:为常见固定方式,通过石膏将受伤脚部固定于相对稳定位置,维持骨折部位对位对线,固定时长通常为4~6周,具体依骨裂恢复情况而定。
2.支具固定:轻度脚骨裂可选用高分子支具等固定,支具轻便且透气性佳,能限制受伤脚部不必要活动,起到固定骨折部位作用。
三、药物辅助
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与炎症,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时的谨慎评估,避免不当用药。
四、康复阶段
1.早期康复(固定后1~2周):在医生指导下开展脚趾屈伸等小范围康复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
2.中期康复(固定后2~6周):逐步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锻炼,如缓慢进行踝关节背屈与跖屈等动作,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度用力。
3.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进行平衡、步态等训练,逐步恢复脚部正常功能,可借助平衡垫、步行器等辅助工具,一般需数周到数月恢复正常行走与负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脚骨裂恢复能力较强,需密切关注固定情况,确保石膏或支具松紧适宜,防止影响血液循环,且需监督儿童按康复计划适度锻炼,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裂愈合。
2.老年人:老年人骨代谢较慢,脚骨裂愈合时间可能较长,需加强钙、维生素D等营养摄入以促进骨骼愈合,固定期间需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康复时应缓慢进行功能锻炼,可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开展。
3.妊娠期女性:脚骨裂后治疗需谨慎用药,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固定时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康复需依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调整锻炼强度,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治疗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