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包括进行足踝部肌肉力量训练如脚趾抓毛巾、踮脚尖等,选用具足弓支撑功能的鞋具,专业人员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热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儿童生理性扁平足观察并适量康复训练,成年人症状严重先非药物干预无效再诊疗,有基础病先治基础病,手术为最后手段需全面评估且低龄儿童优先非手术。
一、非药物干预为主
1.康复训练:足踝部肌肉力量训练是关键,例如进行脚趾抓毛巾动作,每天分多组,每组持续一定时间,可增强足弓周围肌肉力量;踮脚尖训练也是常用方式,通过反复踮起脚尖再放下,锻炼小腿及足部肌肉,有助于提升足弓支撑能力,一般每次训练可进行10-15分钟,每天2-3次,长期坚持能改善扁平足状况。
2.鞋具选择:应选用具有足弓支撑功能的运动鞋或矫形鞋,这类鞋具能在日常行走、站立过程中为足弓提供持续支撑,减轻足弓压力,适合各年龄段因扁平足需要改善症状的人群,儿童选择鞋具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确保鞋具合适且不影响足部正常发育;成年人则需根据自身足部具体情况挑选合适款式。
3.物理治疗:按摩可由专业人员对足部进行轻柔按摩,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每次按摩时间约15-20分钟;热敷能通过温热效应改善足部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等不适,可每日进行1-2次,每次热敷时间15分钟左右,对缓解扁平足相关不适有一定帮助。
二、特殊人群应对
1.儿童扁平足:多数儿童扁平足属于生理性,若无明显疼痛等症状,通常以观察为主,需关注儿童足部发育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同时鼓励儿童进行适量户外活动,参与上述康复训练,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足部正常生长发育。
2.成年人扁平足:若成年人扁平足出现疼痛、行走困难等影响生活的症状,首先尝试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持续进行康复训练、坚持穿戴合适鞋具等,若经过一段时间非药物干预后症状仍无改善或加重,再考虑进一步诊疗方案;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关节炎等)导致的扁平足,需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再针对扁平足进行相应处理。
3.手术治疗考量:手术治疗是扁平足治疗的最后手段,仅在非药物干预无效且扁平足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才考虑,常见手术方式有跟骨内移截骨术等,手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足部功能、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等,充分权衡手术风险与收益,尤其要谨慎对待低龄儿童的手术治疗,优先以非手术方式为主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