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有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急性肾损伤、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问题。感染因大量蛋白尿致免疫球蛋白等丢失、免疫力下降,儿童和老年有不同影响;血栓栓塞因血液高凝,老年和女性有更高风险;急性肾损伤由有效血容量不足等引起,儿童和老年影响不同;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因大量蛋白尿等,儿童和老年有不同影响。
特殊人群影响: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长期使用激素等药物,感染风险更高,需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老年患者则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感染后恢复相对困难,应密切关注体温、咳嗽等感染相关症状。
血栓、栓塞并发症
发生机制: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主要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酶Ⅲ丢失、血小板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常见的血栓、栓塞部位有肾静脉血栓,此外,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等也较为常见。研究发现,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高达40%-50%。
特殊人群影响:对于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本身血管弹性较差,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若合并高凝状态,也需警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肾损伤
发生机制: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效血容量不足、肾间质水肿、大量蛋白尿导致肾小管腔内管型形成等因素均可引起急性肾损伤。例如,当患者出现严重腹泻、呕吐导致血容量降低时,易诱发肾前性急性肾损伤;而大量蛋白尿引起肾小管堵塞则可导致肾性急性肾损伤。
特殊人群影响: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若发生急性肾损伤,由于其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储备下降,发生急性肾损伤后恢复难度较大,应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等情况。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发生机制:大量蛋白尿丢失导致机体蛋白质营养不良,同时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增加,可引起蛋白质代谢紊乱。而脂质代谢紊乱主要是由于脂蛋白代谢异常,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外周利用和分解减少所致。有研究显示,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特殊人群影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可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摄入;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代谢减缓,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应注意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