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咽喉炎是咽喉部淋巴滤泡病理性增生的炎症性疾病,病因与长期用声过度、反复咽喉感染、吸入有害气体、胃酸反流等相关,临床表现为咽部异物感等多种不适及不同人群差异,靠喉镜结合病史等诊断,治疗包括去除病因和局部治疗,儿童需引导良好用声习惯等,妊娠期女性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患者关注基础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定义与病因
滤泡咽喉炎是咽喉部淋巴滤泡出现病理性增生的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多与长期用声过度、反复咽喉部感染、吸入有害气体(如吸烟、空气污染)、胃酸反流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人群发病风险有差异,如长期用声职业者(教师等)因用声过度更易罹患,胃酸反流人群因反流物刺激咽喉部黏膜增加发病几率。
二、临床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伴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频繁清嗓,可咳出少量黏痰。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仅表现为频繁清嗓等异常动作;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症状可能更隐匿或与其他疾病症状混淆。
三、诊断
主要通过喉镜检查确诊,可见咽喉部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喉镜表现综合判断,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咽喉部疾病,如咽喉部肿瘤等。
四、治疗
1.去除病因:避免过度用声,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及生活环境,积极治疗胃酸反流等基础疾病。不同人群需针对性处理,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其纠正不良用声习惯;妊娠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基础疾病,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方式改善环境等;老年患者要重视基础疾病控制,如合并糖尿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利于咽喉部炎症恢复。
2.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清洁口腔及咽喉部,缓解局部炎症;使用含片(如碘喉片)减轻咽部不适。对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者,可考虑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但需权衡不同人群风险,儿童患者一般优先非侵入性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避免滥用清嗓动作,家长应引导其养成良好用声习惯,如避免长时间大声喧哗等,同时注意观察儿童咽部症状变化,及时就医。
妊娠期女性:用药需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症状,如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环境等方式,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获取安全的诊疗建议。
老年患者:密切关注基础疾病对咽喉部的影响,定期进行咽喉部检查,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自身身体耐受情况,遵循医生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