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目前难以完全根治,但可通过规范治疗和管理有效控制症状,主要措施有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经规范综合管理可将症状控制在低水平不影响正常生活等。
一、发病机制与现状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过敏原暴露相关。虽然目前还无法完全从根源上杜绝过敏原的存在以及改变个体的遗传易感性,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治疗手段不断丰富,能够较好地控制症状。
二、控制症状的主要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后,尽量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是重要的控制手段。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对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使用防螨寝具等。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需根据自身实际接触情况来规避过敏原,比如儿童可能在玩耍的环境中接触到更多过敏原,需要家长更加留意其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情况。
药物治疗:有多种药物可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如抗组胺药能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改善鼻塞等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药物选择上需谨慎,儿童用药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和适用性,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药物剂型等。
免疫治疗: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或皮下注射免疫治疗等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针对过敏原的病因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但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5年,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严格监测下进行,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适用情况不同。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滥用药物,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选择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考虑安全性高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鼻腔生理盐水冲洗等,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在接触过敏原后的症状表现,及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
老年患者: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与基础疾病的相互影响。例如,使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是否会与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在避免过敏原方面,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来调整,如居住环境的过敏原控制等。
总之,过敏性鼻炎虽然难以根治,但通过规范的综合管理,可以将症状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管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