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检查评估鼻中隔形态部位等并与患者沟通签知情同意书,特殊人群需考量,麻醉分局部或全身,手术包括做切口分离黏膜瓣、矫正偏曲组织、复位缝合黏膜瓣,术后要鼻腔清洁护理、特殊人群针对性护理并观察并发症。
一、术前准备
1.检查评估:通过鼻内镜检查清晰观察鼻中隔偏曲的具体形态、部位等,借助鼻部CT可更精准了解鼻中隔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排查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如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医生会与患者充分沟通,详细讲解手术目的、可能的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等,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2.特殊人群考量:儿童患者因鼻腔结构稚嫩且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需更谨慎评估手术必要性,充分权衡利弊;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在术前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女性患者若处于生理期,一般需避开手术,防止生理期凝血功能变化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
二、麻醉操作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时,会在鼻腔黏膜表面涂布或喷洒麻醉药物,使鼻腔黏膜痛觉减退;全身麻醉则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让患者进入无意识的睡眠状态,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且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
三、手术操作
1.切口与黏膜瓣分离:在鼻腔合适部位做切口,如经鼻前庭切口等,然后仔细分离鼻中隔两侧的黏膜瓣,充分暴露偏曲的软骨和骨组织。
2.偏曲组织矫正:针对偏曲的软骨、骨质等进行矫正,若为软骨偏曲,可通过切除多余软骨来纠正;若是骨质偏曲,会去除部分骨质,使鼻中隔恢复正常的解剖形态和生理位置。
3.黏膜瓣复位缝合:矫正完成后,将分离的黏膜瓣复位,并进行妥善缝合,以促进鼻腔黏膜的愈合,维持鼻腔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四、术后护理
1.鼻腔护理:患者需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挖鼻等行为,防止影响伤口愈合或导致出血等并发症。按照医生安排定期换药,观察鼻腔黏膜恢复情况及有无异常分泌物等。
2.特殊人群护理:儿童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鼻腔通气及全身状况,注意有无发热、鼻塞加重等情况,加强鼻腔保湿等护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继续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遵循医生针对基础疾病的后续管理要求;女性患者术后要关注生理期相关身体变化与鼻腔恢复的关系,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3.并发症观察:术后需留意是否出现鼻腔粘连、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若有鼻塞加重、头痛、鼻腔异常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