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症状分急性期和黄疸期。急性期有全身症状(发病初期发热、畏寒、全身乏力,儿童与成人症状有差异)和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期有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变色、消化道症状加重、肝脏肿大等表现,症状个体差异大,疑似应及时就医,确诊需隔离治疗、注意休息饮食。
一、急性期症状
1.全身症状:
发病初期多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部分患者可伴有畏寒。同时伴有全身乏力,患者会感觉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机体在应对病毒感染时,免疫系统被激活,消耗了较多能量,且病毒感染影响了身体的代谢功能等。
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在全身症状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体温波动可能相对更明显,且由于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更依赖家长观察其是否有精神萎靡等表现。
2.消化道症状:
多数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对以往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严重者可能几乎不想进食。还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更容易出现呕吐。部分患者有腹痛、腹泻的表现,腹痛多为腹部不适或隐痛,腹泻一般为稀便,每日数次不等,这是因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及蠕动等出现紊乱。
二、黄疸期症状
1.黄疸相关表现:
皮肤和巩膜黄染是黄疸期较典型的表现,皮肤会呈现黄色,巩膜(白眼球)也会变黄。随着病情进展,尿液颜色会加深,可变为浓茶色,这是因为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胆红素进入血液后通过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改变。
此时消化道症状可能会有所加重,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比急性期可能更明显。肝脏肿大也是黄疸期常见表现,可在右上腹摸到肝脏,有轻度触痛和叩击痛,这是因为肝脏受病毒感染后发生炎症反应,出现肿大。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甲肝时黄疸出现的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黄疸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且黄疸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仍需密切关注。老年人患甲肝时,由于机体功能相对减退,黄疸相关症状可能恢复较慢,且发生重症肝炎等严重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甲肝的症状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有些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如果出现疑似甲肝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等)、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甲肝抗体等)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甲肝,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给他人,同时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以促进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