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多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发病,先有双下肢等部位对称性皮肤紫癜,继而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相关表现及关节疼痛、腹痛等伴随症状,尿常规可见肾小球源性血尿、不同程度蛋白尿,肾功能损害时血肌酐等指标升高,自身抗体多阴性,肾活检光镜见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免疫荧光IgA颗粒或团块沉积于系膜区、电镜见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为金标准,需结合病史中过敏性紫癜发病时间等综合判断,儿童皮肤紫癜典型,成人需与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鉴别。
一、临床表现线索
紫癜性肾炎多发生于过敏性紫癜病程中,患者通常先有皮肤紫癜表现,典型皮肤紫癜为双下肢、臀部等部位对称性分布的紫癜,呈高出皮肤表面的瘀点或瘀斑。在此基础上出现肾脏相关表现,如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蛋白尿(尿中泡沫增多等),部分患者可伴有水肿、高血压,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如乏力、少尿等。需结合患者是否存在过敏性紫癜的其他伴随症状,如关节疼痛(累及膝、踝等大关节)、腹痛、黑便等。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1.尿常规:是初步筛查的重要项目,多数患者可见镜下血尿,尿红细胞形态多为肾小球源性(异形红细胞为主),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可异常。
2.肾功能检查:病程中若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
3.自身抗体及其他相关检查:部分患者需排查自身免疫相关指标,如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以排除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但紫癜性肾炎一般自身抗体多为阴性。
三、肾活检病理诊断
肾活检是确诊紫癜性肾炎的金标准。通过肾活检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呈颗粒样或团块状在系膜区沉积,电镜下可见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根据肾活检病理改变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病理类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不同病理类型对预后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四、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重点了解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时间、皮肤紫癜的特征、是否伴随关节、消化道等症状,以及肾脏症状出现的时间与皮肤紫癜的关联。若患者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通常是紫癜出现后3个月内)出现肾脏相关表现,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肾活检病理结果,可综合判断为紫癜性肾炎。同时需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如儿童患者皮肤紫癜表现可能更典型,成人患者需注意与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鉴别,避免漏诊或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