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髋关节脱位是常见先天性畸形与胚胎发育等相关遗传及胎儿宫内为病因新生儿婴儿期有下肢短活动受限等表现学步期有跛行鸭步等体格检查用Ortolani和Barlow试验影像学超声适婴儿X线用大龄儿婴儿期多支具治疗大龄儿错过需手术孕期产检关注体位产后观察下肢皮肤等高危儿尽早超声筛查治疗中关注支具及恢复保持皮肤清洁。
一、定义
小儿髋关节脱位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指髋关节的股骨头部分或完全脱离髋臼正常位置,可分为先天性、发育性及外伤性等类型,其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较为常见,多与胚胎发育过程中髋关节结构异常相关。
二、病因
1.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小儿髋关节脱位病史,后代发病风险相对增高,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病中占一定比例。2.胎儿宫内因素:胎儿在子宫内长期处于臀位等异常体位,会影响髋关节正常发育,增加脱位发生几率。
三、临床表现
1.新生儿及婴儿期:患侧下肢可能较短,髋关节活动受限,双侧脱位时可出现会阴部增宽;部分患儿可观察到臀部及大腿内侧皮肤褶皱不对称。2.学步期小儿:常表现为跛行、单侧脱位时骨盆倾斜致跛行,双侧脱位时呈鸭步,走路时臀部左右摇摆。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可通过Ortolani试验、Barlow试验初步筛查,Ortolani试验用于检查髋关节是否可复位,Barlow试验用于检查髋关节是否易脱位。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适用于6个月以内婴儿,可清晰显示髋关节结构;X线检查可用于年龄较大儿童,通过观察股骨头与髋臼的位置关系明确脱位情况。
五、治疗方式
1.婴儿期:多采用支具治疗,如Pavlikharness,通过特定支具保持髋关节屈曲、外展,促进髋关节正常发育,多数患儿经规范支具治疗可恢复正常。2.年龄较大患儿:若错过保守治疗时机,可能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骨盆截骨等,目的是恢复髋关节正常解剖结构与功能。
六、预防措施
1.孕期:定期产检,关注胎儿体位情况,若发现胎儿臀位等异常体位,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适当方式调整,但需遵循医学规范。2.产后观察: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观察双侧下肢皮肤褶皱是否对称、下肢活动是否对称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检查。
七、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高危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髋关节超声筛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儿支具佩戴情况及髋关节恢复进展,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因长期佩戴支具导致皮肤损伤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