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
肝性脑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一般治疗有调整饮食结构、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保护脑细胞功能;药物治疗包括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如乳果糖、乳梨醇、抗生素)、促进体内氨的代谢(如L-鸟氨酸-L-门冬氨酸、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使用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如氟马西尼);其他治疗方法有人工肝、肝移植,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治疗方面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1.调整饮食结构:限制蛋白质摄入,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每日供给热量5000-6700kJ(1200-1600kcal)和足量维生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昏迷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营养。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需根据其营养需求调整,儿童肝性脑病患者要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同时控制蛋白质摄入;老年患者因代谢功能下降更要精准把控热量与营养均衡。
2.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每日入液总量以不超过2500ml为宜,肝硬化腹水患者一般约1000ml,根据血钾、血钠情况调整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如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可给予精氨酸溶液静脉滴注。不同年龄人群电解质调节能力不同,儿童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不完善,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影响电解质平衡,需更谨慎调整。
3.保护脑细胞功能:可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以减少能量消耗,保护脑细胞功能。
二、药物治疗
1.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
乳果糖:口服后在小肠不被分解,可使肠道pH值降低,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乳梨醇:经结肠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降低肠道pH值,减少氨吸收。
抗生素:如新霉素,能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但长期使用可致耳毒性和肾毒性,需谨慎,尤其儿童应避免长期使用。
2.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L-鸟氨酸-L-门冬氨酸:能促进体内氨的代谢,降低血氨。
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降低血氨,但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谷氨酸钾,碱中毒者慎用谷氨酸钠。
3.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如氟马西尼,可用于治疗肝性脑病,但有癫痫史者慎用。
三、其他治疗方法
1.人工肝:利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方法,清除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
2.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的肝性脑病患者,但供体短缺是其限制因素。对于符合肝移植指征的患者是重要治疗选择,不同年龄患者肝移植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儿童肝移植需特别关注术后免疫抑制等问题。



